“2017文创云南”新年茶话会
文创云南,大有可为
2017年1月7日,由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文化产业研究会、拾翠文资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2017文创云南”新年茶话会在翠湖北路3号王九龄旧居如期举行。
这次茶话会的主题是“聚汇文创菁英,分享成果经验,同绘愿景宏图”。邀请了部分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经验和心得的相关政府、企业、媒体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参加。茶话会由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炎主持,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昌山、云纺集团常务副总裁付滇明、拾翠董事总经理陈璐、市文产办副主任普跃英、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胡洪斌等作了发言报告,介绍了各自情况及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做工作。此外,参加此次茶话会的嘉宾还有云南省文化厅产业处处长刘治均、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施惟达、云南省文产办原副主任赵晓澜、《云南画报》社长李银河、《春城晚报》副社长宾莉、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副院长纳勤尧、中国原创试验室主任岳文龙、北京睿意德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高级总监孙强以及来自大益普洱茶、木雕协会、M60、经济书店等企业的代表们。
李炎院长介绍,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文化产业政策元年,从国家到地方都加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出现了许多新的态势,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大量利益资本和经营资本关注都积极文化产业,因此出现了很多好的气象、好的态势。为了让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在一个比较轻松安静的环境和气氛里共同探讨和交流,推动云南文化产业结构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创意企业的发展,特地举办了这样一个新年茶话会。
张昌山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这次茶话会的举办地点王九龄故居曾经的主人,王九龄先生是云大的第一位名誉校长,后来做到教育总长,他后期做过很多支持云南大学及云南文化发展的事。另一位居住者是刘文典先生,其中的一间就是是云大当年专门拨给他做研究、搞教学,最后他还在这里写出了在云南期间最后的一部著作《杜甫年谱》。
张教授认为,大学应有四大功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创造。只有把这四个功能完成好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而云南大学作为建校较早的学校,尤其应该承担后两个功能。云南人民养育了云大近百年,云大除了培养人才、分享科研成果,还应该提供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及文创产品。云南文化发展研究院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设立的,云大还把这个最好、最有文化特色的场地交给了研究院,这是云大服务云南、创造文化的一个实际行动,想在这个地方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一个基地,即学校与政府、与企业、与社会各方面合作,共创云南文化的一个平台,把它建成一个面向昆明市、面向云南省、面向全中国、面向全世界的一个学术研究基地。
云纺集团副总裁付滇明向大家回顾了云南纺织厂80年前诞生的历史及对抗战所做的贡献,把大家的思路带到了在遥远的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冒着硝烟的战场上,还意外发现了和王九龄先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介绍了云纺商业区经历的兴衰起伏,而现在,在国家和地方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下,云南商业区积极寻求升级转型之路,致力于打造一个文化艺术为核心的昆明旅游新地标、成为百姓精致生活服务商的新标签,唤醒昆明人民对老螺蛳湾的商业记忆。
付总同时希望,在座的省市文创产业主管部门领导、云大专家学者、媒体朋友和业界朋友能重新认识云纺集团和云纺商业区,希望大家在云纺商业区打造文化创意主题街区、提升文化消费的转型路上给以大力支持和帮助。
拾翠文资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璐从三个方面谈到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特点:
一、是从有形到无形。原来我们想到文化产业的时候会更多地关注空间本身,如王九龄故居是有形的,但其实更重要的在于无形的部分,即价值和意义是无形的,而无形的载体是内容。以后人们想到王九龄故居的时候,不仅仅想到它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更是一个平台和道场,一个能聚集很多内容、有明显标识,所以称为有形空间到无形的平台。如想到云纺这个空间的时候,之所以云纺的空间比其他有价值是在于它有历史和文化,它有背后的背景,怎么把有形的东西转成无形的内容,这是需要我们一起来创造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要把有形的东西变成无形的品牌和价值,这是最核心的。
二、是从资产到内容。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资产获得基础的起步,但是最终要把它转化成持续发展的动力,未来的资产一定会有一个大的释放,无论是商业空间还是文化空间。目前拾翠正在跟王府井共建了一个商业空间——中国手艺合集,目的是想发现文化的内容,把它放到商业平台上展示和销售。现在根植做内容的人很少,因为内容很难,要从市场出发,从消费者出发,经过整理和投合,再把它返回到整个产业。
三、是传统和创新的融合。在云南,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样文化创意的内容?拾翠选择了当地非遗和传统民艺板块做文化创意的内容,因为这是云南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是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最具文化和价值的机理和因素,是丰富多彩的,这个文化有巨大的空间。整个过程也经历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一开始是把铺面租给不同的手工艺人来做,虽然也可生存,但产品和市场差距很大,因为他们的管理不到位、产品没有经过设计、也无研发。而消费者对此是有需求的,因此后来开始选择有代表性的产业去介入,导入拾翠创新设计的力量,而现在则是直接介入到时产业里面。通过改进生产、更好的环境、更大的产量,做出创新的产品,放到商业平台中去。
李炎院长认为,未来创新创意的发展空间会非常大,在未来中国的文化创意事业背景之下会分为两级,一级是以网络或现代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以内为主的产品生产,包括新闻出版、影视、广播、动漫以及IP等新鲜产业的发展;另外一级是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企业的制造业和创意产品设计为主体的两大产业会形成中国文创产业的两个最重要的根基。
新市委书记程连元来到昆明以后,把已经是我国最大的文创产业集聚区——朝阳区的一些发展思路和理念带到昆明,提出了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的发展思路,这一年多来昆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有很多新的突破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态势。
市文产办副主任普跃英向大家传达了昆明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所出台的政策、所做的工作、目标任务、人才的培养以及十三五期间昆明的扶持优惠政策。
其中,十三五期间昆明的扶持优惠政策有:
一、每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公司给予30万的奖励;产值达到10亿的文化产业园区运营公司一次性给予30万;达到20亿的给予50万;新增的达到规模的每家给予2万;
二、主营业务首年达到1000万的给予5万,达到5000万的给予10万,达到1亿元的给20万;上市公司不少于500万的奖励,上市之前给400万,成功上市后给100万。
为了让大家了解到云南文化发展的一些基本态势和热点,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根据研究结果编了三个小报告,副院长胡洪斌和大家分享了这三个报告,并把它分为两个视角,一是数据观察,二是热点分析,选择了四个关键词:政策、投资、新业态、带状发展。胡院长指出,这三个报告是研究院作为一个智库,作为振兴云南、服务云南兴农计划的小的咨询成果。除此之外,研究院还长期编制了向全省文产干部发的《文产资讯》,研究生从研究室视角编制的《云南省研究通讯》、双年度《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及若干以数字可视化形式呈现的专题的数字报告。胡院长同时表示,这些是研究院智库的一个数字平台,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平台,不仅愿意和大家分享这些数据,各企业也可以把自身的数字交给研究院来做处理,做一个集成创新,可以在更多的数据的基础上来看企业各自行业的发展动态,得到更多的支持,以做到共享数据、共同发展。
最后,大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了交流和互动。“2017文创云南”新年茶话会在友好祥和的气氛中顺利结束。